JBO竟博打造初高一体化“钱学森学院”看这所“华二系”学校如何激活学生创新力?

  常见问题     |      2024-10-04 19:47

  JBO竟博华二附初校长施洪亮告诉小编,华二历来重视科学教育,作为其附校,华二附初自建校起也延续这一传统,将

  初中是青少年创新能力提升与志趣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传承名校基因的基础上,根植自身的“一方水土”,走出具有华二附初的特色科学教育探索之路?近期,第一教育走进华二附初一探究竟——

  时间退回到2021年,当时国内首颗全功能VDES试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邀请华二附初的学生们为卫星取名。

  在100多条投稿中,学生孙艺萌的方案脱颖而出。她将这颗卫星命名为“华曜”号,“华”代表华二附初学子,“曜”是光明照耀之意,寄托着华二附初学生如日月星辰熠熠生辉的美好愿望。

  当年10月,孙艺萌同学受邀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见证由她命名的“华曜”号卫星成功发射。

  从那以后,孙艺萌同学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成了一个小航天迷。她积极参与学校开设的航空航天讲座,还多次登上舞台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创想。

  华二附初课程教学部副主任杨冰告诉小编,孙同学刚进校时还是个“科创小白”,父母也非来自航天行业,是学校的活动在她心间种下了航空航天梦,命名卫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也激励着她不断学习、探索……

  校长施洪亮介绍,华二附初在开足开齐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为全体学生的兴趣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学校打造STEAM创客、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数学欣赏、探究实验、生态环境、设计创新等融通科技系列课程50余门,发展小农场、生化、编程、达尔文、数学游戏、数学建模、天文、气象等科技类社团20余个,同学们可根据兴趣进行自由选择。其中,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双碳”科技是学校科学教育的重点。

  同时,学校还在同一课程中设置不同的层次,从兴趣激发到赛事指导、志趣引领,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实现自我超越。

  今年4月,学生陈安卓获得2022—2023年度上海市“百优”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勤学创新好少年”称号。

  据了解,陈安卓参与了学校的科创社和无人机校队。爱好编程的他,在老师指导下,一步步将各种奇妙的创想变为现实。

  作为一个“唱歌不好听的音乐课代表”,他发明了一种“电子音乐盒”,既可以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又可以舒缓身心JBO竟博。

  最后这项发明获得了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总决赛初中组第三名、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为将创新素养培育融入教育教学日常JBO竟博,学校要求老师在各学段开展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在情景教学和问题解决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素养。

  学校重视科普工作,迄今已邀请中科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在科技创新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开展大咖讲坛百余场,涉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双碳”、自然科学、文史哲等领域。

  除了讲座,学校每年举办“创新·体验·探究·成长”为主题的“两营一节”(科技冬令营、夏令营、科技节),融探究与实践为一体,鼓励学生“做中学、玩中思、悟中创”;组织“今天我来讲”活动,以校园TED形式,鼓励学生化身小专家,传播科学思想;打造“花儿科普实验室”,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科普教育素材,开展实验设计和科普视频的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华二附初延续了华二的“N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并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每一个学生进入华二附初后,都能经历一次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

  在新生入学前的暑假里,学校就向学生们发放“‘玩转暑假’创意大礼包”,里面有物理、化学、自然科学、劳技等学科的趣味小实验指南,学生在家就能做实验,感受科学的魅力。

  入学后,学校通过各类课程与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学校老师会给予评估,学生们也可以结合学校提供的量表,优化自己的提问,最终转化为具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学校开设网上平台,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导师,进行一对一辅导。据介绍,学校有着由覆盖全学科的50多位老师组成的科技指导团,可谓实力强劲。

  据了解,从学生们的小课题研究中已经诞生了三十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学校也被评为上海市知识产权教育示范校。学校近来还推出了“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站上舞台分享和PK创意,还有机会与企业对接,争取将金点子转化为真实的产品。

  杨冰告诉小编,在华二附初,各类科技课程、活动可不是让学生们“看个热闹”就算了,而是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从获得科普知识、感悟科学精神,到形成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最后真正地走向创新和创造。

  比如,每年的科技冬夏令营分为多个版块:“科学实践营”让学生们参与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或是动手实验,或是结合科学与人文艺术进行创意表达;“科学嘉年华”推出二十多项有趣的探究与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多样的活动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与实实在在的收获,提升的是综合素养。

  2018年,全国第32个、上海基础教育中首个以“钱学森”命名的学院(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钱学森学院正式揭牌。该学院旨在集中优势资源,实施跨学科通识教育,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兼具科学创新能力与综合人文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

  2021年,钱学森学院在华二附初正式运行,着力探索初高中衔接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

  据介绍,钱学森学院实行申请审核选拔入院的遴选机制,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并实行自愿申请、多次选拔、目标考核、动态进出机制。

  学院组建奥赛辅导团与科技辅导团,对入选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并聘请高校教授、学者等担任学生导师,举办校内学术讨论、专家面对面等活动,为学生搭建高端交流平台……

  今年3月,学生夏瑞泽入选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联合实施的“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

  夏瑞泽是学校钱学森学院的一员。他告诉小编,能够经常走进上海交通大学聆听讲座,或是在校内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们交流,让他收获很多,既能了解前沿技术、拓宽眼界,也能进一步激发自己对科学探究的好奇。

  事实上,如此“请进来、走出去”的科学教育模式已经不是钱院学子的专利。施洪亮介绍,学校充分利用三方合作办学的天然优势和毗邻紫竹高新园区、“大零号湾”、华东师大、上海交大的地理优势,主动链接社区、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各类学术团体力量,共建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态环境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10余个,聘请校外科技指导员50余人。

  施洪亮校长告诉小编,家校社协同育人、馆校合作是学校科学教育近年形成的重要特色,学校与上海科技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辰山植物园等场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中福会等单位合作共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40余场,以体验式主题活动与多样资源分享科学新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如今,华二附初整合的优质教育资源正发挥更强的辐射能量。作为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核心校,学校借助华二与华二附初的科学教育实践经验,以“空间共享,特色共育,课程互衔,师资优培”为特色,将科学教育打造为集团办学的亮丽名片,积极探索一条大中小幼一体化科学教育贯通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和长期培养奠基。